琵琶行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

琵琶行作者是谁?

《琵琶行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篇长篇叙事诗,又称《长恨歌琵琶行》,全名为《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》。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唐代中期著名文学家、政治家、诗人。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明快,情感真挚,特别擅长描写人物故事和风景物象,被誉为“咏物之巨擘”。其中,《琵琶行》以其深邃细致的艺术描绘,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珍品。

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?

在《琵琶行》这首诗歌中,白居易运用了多种不同的手法来描绘音乐,使其具有生动丰富的艺术形象。

1.采用比喻手法

白居易在《琵琶行》中,经常采用比喻、借代等修辞手法,来将琵琶的音乐和人物、景象等作了生动而新奇的比拟。

例如,“银瓶灌玉流”,就是用琵琶的“银丝”来比喻音乐“流淌”;“凤凰台上凤凰游,众口铄金,夜泣清嘶”中,琵琶的声音被比喻成“凤凰”的嘶鸣声。这种比喻手法可以使音乐的细节形象更加真实,使人们对琵琶的音乐有更为深刻的感受和认识。

2.运用描写手法

除了比喻手法外,白居易还通过具体的描写手法,来描绘琵琶音乐的具体特点。

其中,“欲买桂花同载酒,终不似,少年游。”这句诗歌中,“桂花”和“酒”被用来描写琵琶的音乐特点,桂花的香气和酒的甜美味道,都让人们仿佛能够闻到和品尝到琵琶音乐柔美婉转的旋律。

3.用叙事手法描绘音乐

《琵琶行》是一首长篇叙事诗,白居易借助故事情节,通过琵琶的音乐来渲染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内心,使琵琶音乐本身也成为了整个故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。在许多处地方,白居易通过琵琶音乐的表现来推动故事的进展,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心境。

结论

通过运用比喻、描写、叙事等多种手法,白居易在《琵琶行》这首诗歌中,生动描绘了琵琶音乐的特点和美貌,并且将音乐与人物故事、景象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形成了气势宏大、情感真挚的艺术形象,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。而这种描绘音乐的手法不仅只出现在《琵琶行》这样古代文学名著中,在当代的文学作品中仍有广泛应用,体现了中国文学对音乐壮美情感表达的独特贡献。

免费领取208个最新网创项目+10000G热点网创类资源!添加 微信:Bao6705  备注:资料

小宝微信号

扫一扫加微信好友

微信公众号
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